中文版   |   English Version

网络信息处理中心

 

 

中心概况

网络信息处理中心成立于2013年5月,中心致力于宽带无线通信网理论与技术、6G智简网络、6G信道测量与建模技术、空天信息融合技术、未来网络理论与应用的创新研究。中心在张平院士、刘韵杰院士的引领下,以期在本领域为国家解决重大科技问题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中心现有教师42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和研究员19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22人,讲师2人,博士后2名,包括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36人。中心拥有国家杰青获得者2人,国家优青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3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中心现有在读硕、博士620余人。

中心主任:田辉教授;中心副主任:李立华教授。

研究方向

1. 6G智简网络研究:现代语义通信理论,6G智简空口技术,智简网络架构与组网技术,大规模网络协作技术、通感一体化、智能反射面等。

2. 6G信道建模与传输技术研究:空天地一体化等信道测量与建模技术,智能化信道孪生与预测技术,6G信道模拟与测试技术、超大规模MIMO等。

3. 空天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空天信息技术,通信-感知-计算融合,卫星通信网络,无人机组网与通信、保密通信,信息安全与区块链等。

4. 未来网络技术研究:未来网络架构,确定性网络,算网融合,网络人工智能,网络具身智能等。

科研成果

围绕国内外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和国家重大应用需求,网络信息处理中心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国家科技重大专项、JKW重大项目等国家、GF重大研究计划40余项。2006年完成了我国第一个4G TDD实验系统,峰值速率达到122Mbps;2009年将其速率提高到1GbpS,支持IPv4/v6的移动互联网;2022年为冬奥办赛、转播等环节移动通信系统的稳定、可靠传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6G研究方面重点针对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基础理论研究、颠覆性技术突破等方面的短板,研发了面向6G的智简通信样机平台,被评价为“业界领先”。中心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700余篇。获得国内发明专利200余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10余部,国际标准提案3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4项,国内一级学会科技奖9项。

网络信息处理中心在承担国家科研攻关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企业合作,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电科、中国星网、华为、中兴、大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网络信息领域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密切合作关系,部分技术和专利已被采用并投入产品开发,为提高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保证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