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申报须知
1.本批课题将采取“发布指南、自由申请、专家会审、择优资助”的方式组织实施。
2.申请内容应在指南所列方向。申请书可根据课题指南自拟题目,但研究内容应紧密围绕各课题全部或部分研究内容。鼓励申请人在所列方向上提出其他前瞻性课题。
3.课题负责人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无不良科研行为记录。
4.课题申请人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指南课题,且最多可以参与两项指南课题的申报,开放课题起止时间一般为1-2年。
5.申请受理时间为:2025年5月8日-2025年5月26日(邮寄申请以邮戳为准)。
6.实验室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新科研楼609室
E-mail地址:huanhuanwang@bupt.edu.cn
联系电话/传真:010-62283412
联系人:王欢欢
第二章 申报方向和研究内容
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分属以下4个方向:
方向一:网络体系结构
方向二:网络管控
方向三:网络服务
方向四:网络安全
一. 网络体系结构
课题1.1
【课题名称】面向6G的近场通信感知定位一体化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6G网络对超高速率、全域感知与高精度定位的迫切需求,针对超大规模天线阵列与高工作频段产生的近场效应,聚焦近场信道球面波传播特性与距离维度信息对系统的性能提升与机制重构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近场通信感知定位一体化技术,突破传统远场性能瓶颈。探索近场波束聚焦特性,构建模型与数据双驱动的动态资源分配策略,实现多用户干扰管理;研究混合数字-模拟架构下通信速率与感知精度的联合优化机制,攻克复杂度与性能折中难题;建立多源数据驱动的联合信道估计与定位框架,并融合超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实现精确近场目标定位。最终形成面向6G的近场通信感知定位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无线通信从传统远场模式向近场通信范式演进。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二. 网络管控
课题2.1
【课题名称】基于大模型的网络流量分析与检测
【研究内容】针对网络流量高维异构、动态演变的特性,结合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上下文建模与生成方面的强大能力,对基于大模型的网络流量分析与检测方法展开研究,针对流量分析任务对大模型的适配问题、网络流量特征与领域知识融合问题、网络流量在语义空间的嵌入问题等,设计基于大模型的流量上下文编码与多模态对齐算法,设计基于大模型的流量异常检测算法,设计基于大模型的网络行为诊断工具,为当前及未来面临的隐蔽异常行为检测、可解释故障诊断等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方法支撑,预期成果将提升现有网络流量分析与检测性能,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2.2
【课题名称】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物联网网关智能配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物联网网关设备配置复杂、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配置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研究物联网网关配置知识形式化表示方法,构建设备管理知识模型;2)设计面向物联网配置场景的大模型微调与推理框架,支持配置脚本与可编程代码的快速自动生成;3)研究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物联网网关配置信息正确性验证与优化机制,提高配置过程的准确率和响应速度。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2.3
【课题名称】面向海量多源物联网业务的智慧网络环境感知及响应决策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大规模随机物联网业务高质量响应的多维多级网络资源智慧高效管控难题,开展面向海量多源物联网业务的智慧网络环境感知及响应决策方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大规模物联网业务时空联合表征方法、多维多级通信及算力高能效感知和协同机理、以及智慧化异构资源协调配置机制,准确剖析系统“资源供应”与“服务需求”间复杂的“供-求”关系,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满足大规模物联网服务随时随地自主响应需求,促进智慧社会建设进程。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2.4
【课题名称】低空无人机网络鲁棒性增强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面对国家低空经济战略中无人机网络高效可靠通信需求,针对低空环境中高密建筑物遮挡、电磁干扰、气象扰动等引发的高强度动态干扰问题,利用复杂网络动力学理论,聚焦智能简化的无人机网络鲁棒性增强技术,研究动态拓扑驱动的低空无人机网络信息传播动力学行为, 构建时空关联的动态传播模型;设计分布式资源自适应均衡策略,揭示资源约束下传播覆盖范围与网络生存时间的权衡规律;针对异质节点失效问题,构建智能化的路由状态感知预测框架、恢复机制及关键节点识别算法,提升低空无人机网络的鲁棒性。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2.5
【课题名称】基于语义通信的无线传感网拓扑多智能体协同决策与优化机制
【研究内容】无线传感网在工业物联网及6G网络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其规模化部署造成当前网络拓扑复杂多变。为解决传统网络拓扑控制技术在高度动态和异质环境中所面临的多目标决策与协同优化困难挑战,研究基于6G语义通信技术的无线传感网拓扑控制关键技术,具体包括:1)构建融合地理语义、任务语义和时空关联的拓扑态势感知模型,研究基于该模型的网络拓扑语义多维表征与提取方法;2)提出基于网络拓扑语义通信的多智能体协同决策强化学习方法,实现无线传感网拓扑的智能决策,降低拓扑控制时延;3)研究能量感知多智能体协同优化机制,设计基于网络拓扑语义增强的多目标奖励函数,统筹考虑异构网络能量消耗、任务覆盖率和通信质量,突破传统单目标优化局限。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三. 网络服务
课题3.1
【课题名称】星地云原生智能计算与全域AI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星地网络中AI服务的全天候高效管理需求,依托云原生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星地资源池化与动态分配模型,实现资源统一管理,结合6G QoS机制优化AI服务延迟与带宽;设计多层次AI任务智能分级调度,优化星星、星地间的流量;提出AI任务并行分解与聚合方法,融入测空运一体化协同设计,提升星地系统的整体效能;研究星地系统容错机制,基于云边端协同确保服务连续性;优化星载AI加速平台与公共服务能力集成,打通星地数据共享,支持通信、导航、遥感融合应用。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3.2
【课题名称】定制化领域大模型与智能服务计算方法
【研究内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通用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应用中面临领域适配性不足、多模态协同效率低和服务部署成本高的问题。研究分层可扩展的多模态融合框架,支持文本、图像、视频等异构数据的统一表征学习;设计领域知识注入机制,结合行业知识图谱与专家规则,构建“预训练-微调-强化学习”三级优化链路;开发轻量化自适应模型压缩算法,实现从云端到边缘端的动态参数量裁剪与硬件适配。构建面向领域大模型的“高效能、高适配、高可信”的智能服务计算体系,助力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需求。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3.3
【课题名称】智能化6G网络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6G网络服务的高效支持和优化需求,依托智能技术展开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支持6G服务的新型网络架构,实现面向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的全域网络结构,重点研究分布式架构、虚拟化与容器化技术的集成;研究高效的网络切片与资源管理策略,结合6G网络的多样化需求,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切片技术,进行智能资源分配与动态调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网络能效与性能;研究跨层次数据处理架构,设计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处理框架,优化端到端数据智能处理与服务,实现数据的实时智能分析与处理,提高数据流的传输效率和处理精度。支持未来6G网络智能化多元化服务需求。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四. 网络安全
课题4.1
【课题名称】面向6G智简网络的高鲁棒性伪造语音检测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声纹认证是保障6G智简网络内生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声纹认证系统的核心安全组件,伪造语音检测在面对说话人多样性、未知伪造类型、局部微小篡改以及有限的计算资源等复杂场景时,检测性能急剧下降。为提高伪造语音检测的鲁棒性,本项目拟开展以下创新研究:(1)针对说话人多样性,探索基于多说话人中心和分散损失的一类分类损失函数,实现真实语音特征空间和伪造语音特征空间的协同优化;(2)针对未知伪造类型,提出基于双分支互学习的轻量化完全伪造语音检测方法,解决未知伪造类型导致的域不匹配问题;(3)针对局部微小篡改,研究基于特征金字塔和对比学习的轻量化部分伪造语音检测模型,解决多重小篡改片段的检测难题。上述新方法、新模型的提出,对推动6G智简网络中内生安全技术的创新、支撑安全可靠的声纹认证系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4.2
【课题名称】多用户量子网络通信协议研究
【研究内容】以量子隐形传态和远程态制备技术为支撑的量子网络通信,可以确保量子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高效性与可靠性,在未来信息通信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量子通信网络信息传输模式单一问题,研究蝶形网络量子信息双向混合传输协议;面向多方参与的量子通信场景,研究环型网络架构量子信息循环传输协议;针对复杂信道噪声环境干扰问题,结合量子纠错编码策略,研究抗噪量子通信增强协议。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4.3
【课题名称】基于量子态集合非局域性的新型量子安全通信协议研究
【研究内容】量子非局域性是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相区别的重要特性之一,在量子信息传输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量子保密通信领域。随着量子非局域性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设计基于量子态集合非局域性的新型量子安全通信协议对密码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项目重点研究基于量子态集合非局域性的新型量子安全通信协议,特别是基于具有特定非局域属性的正交量子态集合,针对不同的安全需求和应用场景,设计高效的多方量子秘密共享、量子信息隐藏或者量子数字签名等密码协议,提高协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4.4
【课题名称】融合量子信息技术的新型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众所周知,量子计算严重威胁着当前密码体制的安全性。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可以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密码体制势在必行。区块链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来实现去中心化,在金融、供应链、医疗、政府等多个领域有潜在引用。本项目重点研究通过结合量子密码技术构造量子区块链体系,以实现量子技术增强区块链安全性的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从量子计算和量子密码理论出发,研究解决区块链共识计算、数据完整性和隐私性等问题的量子方案;基于叠加、纠缠和相干等量子物理特性完成相关协议与算法设计,改进传统区块链体系的抗量子计算安全能力,复合利用现有量子通信网的资源,完善适用于量子通信网的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4.5
【课题名称】算网融合下的隐私智能计算与能效协同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在算网融合背景下,结合强化学习与探针采集方法的算力感知模型与损失锐度匹配的能效协同优化方案在保障数据安全性与计算结果可验证性的同时,实现需求的低延迟响应与算力的高效利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任务特性和算力需求,利用强化学习与探针采集方法构建弹性算力感知模型,为后续高可靠算力调度提供数据基础;针对跨节点协同计算中的隐私风险,设计动态可调的隐私保护策略,融合轻量级同态加密与秘密共享技术,以确保算力调度的可信性;面向算力调度与任务编排过程中的能效优化需求,提出损失锐度匹配机制,通过匹配不同终端的损失锐度来协调损失水平,提升模型泛化能力,减少训练参数与通信负载,从而实现算力调度全流程的能效协同优化。
【指标要求】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