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智能研究中心
中心概况
本中心专业从事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研究,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3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本中心研究领域从移动智能网、业务网络发展到网络智能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现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鲜明特色。致力于解决真实场景中的真实问题,构建一流的系统,发表一流的论文。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科研方向
中心主要科研方向为网络智能化与通信软件,围绕四大网络AI核心领域展开研究,形成“技术矩阵”。
算力智联网络CN,算力资源管控,高清媒体传输,智能运维。
多模态交互CHI,人体动作识别,人体跟踪,动作检测,草图生成。
大语言模型LM,语言分析理解,文本检测,情感分析,情绪识别。
模型加速ML,支持神经网络压缩和模型分割,并行训练/推理平台。
科研成果
网络智能研究中心响应国家政策,勇于承担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工作,服务于国家经济主战场,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大规模应用。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于国内率先进行移动智能网方向的研究工作,通过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标准制定及成果转化工作,维护并巩固了我国在该领域国际先进的技术地位。进入本世纪,专注于业务网络领域,在我国极端异构网络环境中构建了可平滑演进、快速灵活迭代的智能业务网络,为我国移动通信的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及通信、互联网、物联网领域业务应用的发展做出了直接、重大的贡献。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通过产学研一体化转化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的大规模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及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1项。
在国际顶级期刊以及顶级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网络领域顶级会议SIGCOMM 2022唯一最佳论文奖(中国首次),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AAAI 2023杰出论文奖(北邮首次),参加知名国际挑战赛AITrans、ACM Multimedia、SemEval、MMSys、ITU AI/ML、ICCV Hands、FGVC、AIOps等,多次获得全球总冠军和优异成绩。
实验室与科研机构和IT企业,如中国移动、华为、国家电网、阿里、新讯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多项技术转化和成果应用。在解决工业界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系统构建能力。
多人次获硕士博士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博新计划(北邮首例)。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外高校十多位IEEE Fellow团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合作与人员互访。
截至2023年12月,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全国37个省级通信网及海外市场;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仅预付费业务和音视频彩铃业务就为运营商创造超过 5000 亿元的业务收入。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例如,支撑全国反欺诈防骚扰公益服务,使电信诈骗报案数下降超过 40%,为群众避免了数百亿元经济损失,得到公安部的高度评价。